晓观天下:高盛爆料中国令人震惊的产能
20241004
根据高盛的一份报告,中国在光伏、锂电池、工程机械、EV(电动车)、钢铁和空调等行业的产能远超国内外需求,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经济和市场问题。报告揭示了这些行业的产能情况及其未来变化的可能性,指出了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带来的隐忧。
光伏产业:产能远超需求
中国的光伏产量是国内需求的4倍,全球需求的2倍。然而,目前所有生产光伏的企业全面亏损,现金流全部为负,许多企业已破产。即便如此,产能过剩依旧严重。
锂电池:价格狂跌与制裁威胁
锂电池的产能是中国需求的3.4倍,全球需求的1.5倍。即使全球其他国家停止生产锂电池,中国的产量也远超需求,因此导致锂电池价格暴跌超过45%,并引发了反倾销调查及后续的制裁措施。甚至连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也已开始减产,以应对市场压力。
工程机械:需求骤减,产能无处消化
工程机械行业的情况更为夸张,产能是国内需求的7倍,是全球需求的2.5倍。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国内工程机械的需求量大幅下降,企业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境外市场,但全球市场也难以消化如此庞大的产能。
EV(电动车):扩张产能导致市场失衡
中国电动车的产量是国内需求的2倍,全球需求的1.2倍。尽管如此,各大电动车厂商仍在扩张产能,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供过于求,许多企业在激烈竞争中面临困境。
钢铁:产能难以消化,引来反倾销
钢铁行业与工程机械类似,由于房地产行业的崩盘导致需求骤降,企业不得不转向出口市场,这也引发了国外的反倾销制裁。许多钢铁企业已关停并转或减产,但即便如此,整体产能依旧严重过剩。
空调:供需相对平衡
唯一相对平衡的行业是空调。中国空调的产量是国内需求的1.7倍,全球需求的1.1倍。得益于合理的质量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以及厂商根据市场需求理性调节产量,空调行业的供需关系相对健康。
产能过剩的经济隐忧
报告指出,中国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导致了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甚至在不少领域上演“你死我活”的局面。这种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竞争策略,最终不仅可能拖垮他国企业,甚至会自陷困境。
虽然部分消费者可能因产品价格下跌而得利,但从长期来看,其他国家如果无法维持生产,就会失去工作岗位,进而失去购买力。这意味着中国虽然掌控了供应,但却可能面临商品无人购买的尴尬局面,陷入产能过剩的恶性循环。
这份报告发出了警告:独享市场的短视行为不仅会导致经济失衡,更可能引来他国的规则制定和限制措施,从而加剧贸易冲突和国际制裁。
结语
中国的制造业在高产能下显露出经济风险。高盛的报告提醒我们,全球化的市场中,独占并非最优策略,合作与合理的供需平衡才是稳定发展的关键。对于中国而言,如何有效应对产能过剩,避免陷入孤立和贸易争端,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