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观天下

晓观天下:财政危机下,中国县级铁饭碗已经不保

首页 /

晓观天下:财政危机下,中国县级铁饭碗已经不保

20241009

近年来,中国县级“铁饭碗”的稳定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自媒体“城市财经”指出,随着中国人口袖珍小县的机构编制改革推进,一场打破长期稳定工作的风暴已经悄然开始。

今年7月21日,新华社正式公布了二十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文件,明确提出“稳妥推进人口小县机构优化”。这意味着机构编制改革的范围已经从省市层面延伸到县一级,小县城的人员编制精简势在必行。

山西省蒲县成为人口小县改革的最新例证。在7月12日,该县多名副县长兼任新部门一把手,原有多个局级领导的职位随机构改革被自然免去。陕西省黄龙县也在7月22日举行了机构改革涉改单位的揭牌仪式,标志着小县城机构精简力度不断加大。

这次改革的背后原因其实并不复杂——财政压力、人浮于事以及人口收缩现象不断加剧,迫使地方政府不得不打破“铁饭碗”。首先,随着小县人口不断减少,政府工作人员数量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其次,地方财政状况吃紧,财政供养人员的比例过高,财政难以为继。例如,某些西部小县财政供养人数近2500人,而全县人口仅4万余人。

自2020年山西启动县级机构编制改革以来,全国多个省份相继跟进。湖南、青海、甘肃等地纷纷试点,将机构改革逐步推向深入。尤其是在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地方债务负担沉重的背景下,通过机构精简来减轻财政负担显得尤为迫切。

不过,虽然机构数量在减少,但体制内人员却在增加。据住建部、财政部与央行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72万个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中,有4835.9万人缴存了住房公积金,这些人是严格意义上的“吃财政饭”人员。此外,国有企业的体制内人员数量也在持续上升。

这表明,尽管改革在不断推进,但真正的精简效果尚未完全显现,反而出现了人员越改越多的现象。正因如此,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文件才再次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历史上,每一个朝代在承平日久后,冗员问题都会成为难以承受的财政负担,宋朝范仲淹、王安石的改革,清朝雍正的整顿吏治,皆为例证。

此次县级机构改革无疑是打破既得利益、减少财政负担的一次重要尝试,但其阻力之大也是显而易见的。面对财政危机,中国县级“铁饭碗”的时代或将走向终结,未来如何应对改革带来的挑战,仍需继续观察。

Date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因时间精力有限,电子邮件无法保证每封都回复,但我们会认真阅读每封邮件,推荐微信联系,谢谢理解!

微信客服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

在线联系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

在线提问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