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与大国博弈中的“零和效应”
作者:赵晓
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场贸易战不仅引发了某种“逆全球化”进程,而且还对全球经济和中美两国的双边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全球化带来了广泛的经济福利,特别是中美之间的“双赢效应”。也正因如此,“逆全球化”进程却引发了全球福利下降以及中美双输效应的担忧。令人意外的是,2018年至2021年第四季度期间,“逆全球化”的结果并非如预期的等量齐观的“双输效应”,而是一方受损另一方受益的“零和效应”。
一、逆全球化进程的启动
2018年,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中国则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这场贸易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逆全球化进程,各国重新审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开始寻求更加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由于全球化一直以来促进了各国间的经济合作和共赢,逆全球化进程的启动无疑带来了全球福利的下降。
二、中美双输效应的预期
贸易战爆发之初,国际上普遍认为,中美大国博弈将导致双方谁也得不到好处的“双输效应”。全球化使中美两国经济深度融合,中美贸易战不仅会削弱双方的经济增长,还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的断裂,进而影响全球经济的稳定。中国国内也存在两种声音,一种担忧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影响,但另一种乐观的认为中国不惧贸易战,甚至断定中美贸易战中国一定会赢,小战小赢、大战大赢。
三、美国经济的逆势崛起
然而,2018年至2021年第四季度期间,一个新的趋势开始显现。美国经济不仅继续在总的经济存量上保持领先地位,而且在增量上也开始超过中国。这使得中国追赶美国的步伐在2021年第三季度达到了顶峰,而从第四季度开始则走向下滑,到2023年,中国经济总量从高峰时相当于美国的75%降到了2023年的不到70%。
以下几个趋势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现象:
1、美国联盟国家的支持:美国通过加强与盟国的合作,巩固了其在大国博弈中的优势。这些联盟国家不仅在贸易上给予美国更多支持,还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与美国保持一致,进一步增强了美国的全球影响力。
2、美国重组全球生产链与供应链:美国成功地在全球范围内重新组织了自认为对自己更加安全的生产链与供应链。这一策略不仅提高了其经济安全性,还确保了关键产业的稳定供应。
3、资金流向美国:全球动荡中,美国成为资金的避风港。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资金大量流向美国,进一步强化了美国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资金的流入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并增强了其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4、劳动力流入:全球劳动力,特别是高技术劳动力更多流向美国,提高了美国的经济活力。大量高素质劳动力的涌入,不仅缓解了美国劳动力市场的紧张,还降低了服务业的价格上升水平,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中国经济的挑战
相较之下,中国经济面临诸多挑战。外部环境恶化、房地产市场衰退、人口老龄化特别是预期与信心恶化等因素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中美竞争与摩擦为标志的外部环境的恶化使得中国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面临更多困难;房地产市场的衰退则削弱了中国经济的内部需求;人口老龄化进一步降低了中国经济的活力。
五、“零和效应”的显现
综上所述,逆全球化和中美大国博弈并未导致预期的双输效应,而是出现了“零和效应”:美国经济在逆全球化进程中获益大于受损,而中国经济则遭受损失。美国凭借其在资金、劳动力和科技实力上的优势,经济持续回暖,并重新回到3%以上的增长轨道(2001—2023年均增长3.5%),而物价从高位回落。相比之下,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经济活力受到严重伤害。这一“零和效应”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当然就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局势加剧。
结论:逆全球化与中美大国博弈的“零和效应”已经显现,并且未来这一局势可能进一步加剧。未来,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局势可能再次改写全球经济格局。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需要高度关注这一变化,以制定更具前瞻性和适应性的策略,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经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