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不是改变行为,而是改变心
作者:魏乐德
我们可以先粗略地说,基督徒的灵命塑造,基本上指的是在圣灵驱使之下形塑人的内心世界,使它变成基督内心样式的过程。稍后,我们要细察这句话在今天的意义。不过,我们从一开始就可以说:人的外在生命会按着在基督里灵命塑造的成功程度,自然地表露出耶稣的品格和教导。
基督徒的灵命塑造,完全以耶稣为焦点,目标是要使人顺从基督;人要积极回应神在基督里所赐的恩典,让内心得以转化,从而能够达成这个目标。顺服,是基督徒灵命塑造的重要结果(约13:34-35,14:21)
但是,在外表上彰显基督的样式并不是这一过程的焦点;如果以它为重点,这一过程就必定失败,变得目光褊狭、毫无意义,沦为令人心力枯竭的律法主义。这正是过去常见到的情形,也是今天的我们全心地投入基督徒的灵命塑造的主要障碍。我们现在知道了,服饰、行为和组织模式都不是重点所在。
“外表的形式主义”姑且用这个词来形容—在新约时期甚至被视为一种危险。唯有“基督在你们里面成形”(加4:19),才是代表基督徒灵命塑造的永恒标记。“仪文会使人死,而圣灵却使人活”(林后3:6),这个深刻的道德和属灵洞见,也证实了上面那句话。
让我举个例子,做个简单的说明。耶稣在登山宝训中(太5-7章)提到各种错误的行为:动怒、眼目情欲、狠心离婚、言语操纵、以恶报恶等。不过,我们从经验中明白,单靠在行为上努力遵行耶稣的吩咐、依从他的教导,是不可能活出天国子民的样式的。这样做还会导致人做出明显错误甚至荒谬的事情,例如,以自阉来表达对基督的敬虔—不幸的是,这个做法在基督教历史上连番出现。
对灵命塑造仅作“外在”方面的诠释,强调人的某些特别行为,这只会越发显出“经学家和法利赛人的‘义”,却不能使我们“超越”它(太5:20),从人的本质上彻底地实现真正的转化—成为属于基督的人,在他的国度里活出丰盛的生命。
单凭人的努力和自制,远远未及基督徒灵命塑造的标准。明智、通达的行为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可是,要内心转化成基督的样式,却不是凭着人的本事所能达成,它最终要靠恩典来成就。
虽然我们必须有行动,但灵命塑造所需的资源,远远超过人能力的范畴。圣灵与相信基督的人同在,在他们心里话跃地工作;基督在地上的“身体”,从过去到现在累积了丰富的属灵宝藏,包括人物、事件、传统、教导,这些都为灵命塑造提供了丰厚的资源。
所以我们必须明白,人的灵性或内心的塑造,虽是灵命塑造的过程和结果,却不是灵命塑造的全部。灵命塑造也是借着神的灵而成,并且基督也不断地在他的子民身上活现出来成为丰富的属灵泉源这显然包括了他成文的道和宣讲的道,以及那些大大彰显基督生命的信徒所展现的超卓的性情。
灵命塑造之道,实际上就是:使劳苦担重担的人得享安息,叫人负容易负的轭、担轻省的担子(太11:28-30);把杯和盘的里面洗净(太23:26);好树不能结坏果子(路6:43)走这条路的人会发现,神的命令不沉重,也不难守(约壹5:3)
灵命塑造之道,是学习做耶稣的门徒,他说“天上地上一切权柄都赐给我了”,做“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我就常常与你们同在”。(太28:18、20)
然而,我要再次强调,因为这一点很重要,最需要学习的不是怎样做,正如我们说过,人生命中最基本的错误或毛病,不是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常看到,人的所作所为太恐怖了,所以我们以为只要想办法制止这类行为就够了。可是,这样做是规避了真正可怕的事实:恐怖的行为出自人的心。无论如何,关键在于我们的思想、感觉、性情和抉择,即我们的内心生活,正是这部分显示我们是怎样的人。唯有内心的深入转化,才能够确实战胜外在的邪恶。
要厘清这一点确实很难。人不能在灵性上长进,首要的原因就在这里。我们听人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林前13:4),于是我们就错误地试图做出忍耐和恩慈的行为,来显出我们是有爱心的人,然后我们很快就失败了。我们应当时常在行为方面做到最好,这是理所当然的,但除非我们在爱心上有长进,否则我们在这方面是不会有丝毫进步的。爱,是心里真正愿意、而且渴望为他人的好处着想。除非我们的爱心先有显著的进步,否则我们的忍耐、恩慈充其量只是肤浅的,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有力量“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林前13:7-8)的是爱本身,而不是爱的行为,甚至也不是爱的愿望或意图。单纯试图做出爱的行为,只会无功而返,使爱落了空,令人生气和失望。
相反,透过灵命的塑造而把爱(神的爱)植入我们的心底,就能使我们用爱心行事,甚至叫我们自己也感到诧异。不但如此,这份爱还会持续成为我们自己和其他人的喜乐和得力之源。是的,耶稣应许,它要“成为涌流的泉源,直涌到永生”(约4:14),却不会像爱心的行动那样,为人生加添重担。
来源:本文选自魏乐德《心灵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