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职场三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作者:刘澎
基督徒的三观就是把一切献给上帝,他表现的客观效果使整个社会受益,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新教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一个独创性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新教改革与金融解放、经济发展的关系。我们直接从这个角度切入意义非常重大。因为我们现在要谈的是新教改革对经济活动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我理解是确立了三个原则,而且这三个原则一直到今天还是非常重要的。
哪三个原则?也是三个重要的基本观点,我们可以把它简称为“三观”。
第一:基督徒的工作观 也是基督徒的天职观。“天职观”这个词原来是一个宗教词汇,现在的人很少说“天职观”了,但是当时这个词很重要,就是基督徒对待工作、对待劳动、对待职业的态度是什么?基督徒把工作劳动,把人的职业看成是上帝对个人的安排,是基督徒荣耀上帝,进行朝圣,完成上帝使命的过程。这不是简单的养家糊口,去挣点工钱。而是人对工作,对劳动职业的服从,是获得救赎成为上帝仆人的途径。如果人不劳动,不工作,没有一个正当的职业,或不服从你从事的一个职业,你就没有办法来获得上帝的救赎,就没有办法成为上帝的仆人。
人要完成现实社会里所处地位给你的责任和义务,你才能取悦于上帝,这就是上帝给你的一个天职。这个观点非常重要,它对人的直接启示是:你有一份工作(职业),这是上帝应许给你的生存方式,而且是唯一的。有了这样一个认识,主观上基督徒的工作观是从信仰角度出发的,有强烈的个人救赎的色彩。但是客观上,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有这种天职观敬业精神、认真对待工作对待职业的人,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这意味着对过去的一种改变。过去追求的是个人修行,逃离社会,这样社会就不可能得到发展,经济活动就没有办法进行,对这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促进资本主义发展需要一个正确的劳动观,这个劳动观由基督徒的天职观解决了,这是新教改革出现以后产生的第一个重要的一个理论,或者说一个基本原则,这是加尔文主义非常强调的。
第二:基督徒的金钱观 怎么对待财富,这个问题很敏感,人是要追求金钱的,有一种追求金钱的欲望,同时很多人又憎恨金钱、恐惧金钱,认为金钱带来了无数的罪恶。基督徒的金钱观把人追求金钱财富的过程做了一个积极的解释,给了一个积极的意义。把追求财富、追求金钱的过程要看成是证明上帝恩典的过程。用大白话说,就是赚了钱是荣耀上帝,是因为得了上帝的赏赐或恩赐,赔了钱是你个人的行为,不符合上帝的旨意,没有遵守上帝的诫命。一个人如果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首先彰显、荣耀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上帝。是因为这个人的想法、做法符合上帝的旨意,归根结底是上帝的成功。至于商人本人,只不过是上帝手里使用的一个器皿而已,如果没有这样的理论,人追求金钱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就会受到指责,因为金钱的罪恶人人都知道,所以在中世纪的时候,天主教会提倡的是一个相反的解决方案,就是禁欲主义。
如果是只有禁欲主义,不追求金钱的话,当然不可能有资本主义,不可能有经济发展。只追求金钱是不是就好呢?你为什么要追求金钱?这就涉及到基督徒的消费观问题。
有了钱以后怎么花钱,又产生了第三个标准,就是基督徒的消费观。
第三:基督徒的消费观 有了钱以后怎么办?一般的人就放纵个人的私欲,满足个人无止境的虚荣心,更大的房子、更好的用品,吃得更好、穿得更好……所有人类的欲望都要得到满足。但这跟上帝毫无关系,新教改革出现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把个人工作赋予了积极意义,把赚钱赋予了积极意义,在消费上也有一个新的积极的意义。赚钱是为了上帝的旨意,花钱也要符合上帝的旨意。不能说有了财富以后走上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纸醉金迷、挥霍无度的生活模式。要避免这一点,掌握了巨大财富的人怎么办?
这时候需要禁欲主义。但是这个禁欲主义和天主教的禁欲主义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禁欲主义是一种新的禁欲主义生活方式:生活俭朴节约,反对肉体的诱惑,反对物质享受,行事低调,理性地对待财富。就是不需要花的钱、不应该花的钱绝对不花。那什么是需要花的钱?这就带来一个根本问题,如果整个赚钱的动机目的都不是为了自己,那又是为什么?还不能花钱,那要这些钱干什么?
那就要在赚钱、管钱、花钱这一系列环节中有个统一的逻辑,这就是消费观。为什么要花钱?为了上帝的旨意,把钱花在应该花的事情上。什么叫“应该花”的事情上?就是救济穷人,发展生产。首先是经济活动中的投资赚了钱以后,用到扩大再生产上,用在救济穷人上。继续发展生产创造财富上,或者救济穷人,帮助那些应该帮助的人,促进社会的公益事业! 如此三观下,你赚钱是正当的,掌握财富是正当的,支出你的财富也是正当的。而且你会得到一种快感,一种愉悦,因为你做了利他的事情,你做了促进社会公益社会正义的事情,人的精神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喜悦,这种快感比物质快感要深刻得多,持久得多。这是人通过利他才能得到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满足,这就符合上帝的旨意。
基督徒的消费观,为基督教会的慈善组织、基督徒个人的慈善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圣经依据。所以“行公义、好怜悯,要做好的撒玛利亚人”这个教导就有了物质财富的支持,而且形成了一个循环。根据这套理论,人对财富的追求、对财富的掌握、使用都符合圣经的教导,或者说都必须符合圣经的教导,这样才能得救!
很多亿万富翁,他们掌握着巨大的财富,过着简朴的生活,把财富用于社会公益事业、慈善、防治癌症、文化、教育、医疗事业等,跟他们个人的享受毫无关系。受益者也不知道谁出的这些钱,他们也不认识受益者,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实践上帝的教导,为了服从上帝的旨意。从信仰的角度来获得救赎这种理论,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以上三观,如果我们理解了以后就会知道,新教的工作观或天职观、金钱观和消费观,对于社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三条伦理标准,人类经济活动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就很难统一,人类的消费行为就很难得到正确的指引。没有钱的时候要赚钱,赚了钱以后花天酒地,那这个社会是不能持久的。工作劳动是为什么?为了得到上帝的拯救;掌握金钱,得到金钱是为什么?是为了证明上帝的恩赐;消费金钱、花费金钱是为什么?是为了实现上帝的旨意。
所以金钱不是罪恶;追求金钱不是罪恶;掌握金钱不是罪恶;花费金钱不是罪恶。什么是罪恶?游手好闲、鄙视劳动、脱离工作是罪恶;以不正当的手段追求金钱、攫取财富是罪恶;为了个人的私欲追求金钱消费金钱,为满足个人虚荣心花钱是罪恶。这就把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完全从宗教信仰上解脱了,赋予了积极的意义。
这三观的积极意义,对改变整个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刺激了个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每个人的创造性、从事经济活动的主动性、追求财富的动机提供了正当性理论。把挣钱、花钱的目的提到了整个社会利益的高度,更高就是为了荣耀上帝。这种理论具有信仰上的神学依据,解决了人类追求财富的本性和恐惧财富、憎恨财富之间的矛盾,也就是人性的利己性与人类作为整体需要积极创造财富、合理掌握财富、理性使用财富之间的矛盾。积极地赚钱,努力地工作,赚最大限度的钱,同时花在上帝所需要的所满意的地方,而不是为了个人。
基督徒的三观就是把一切献给上帝,但他表现的客观效果使整个社会受益,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新教伦理肯定了个人奋斗进取的正当性,符合社会的需要。同时他又反对放纵私欲,反对追求虚荣,反对满足肉体这些无止境的欲望。如果每个人都积极工作、努力进取、努力赚钱,有钱之后合理花钱,理性地对待财富,那么这个社会就会进入一个高度发展、高度发达的阶段。今天的资本主义应该说是非常发达,进入高度发达的阶段了,三观的影响相对来说也大大弱化了。但仍然还有非常大的影响,仍然是资本主义各个商会、行业协会的底色,如果不择手段地赚钱,仍然要受到谴责,如果花天酒地,完全把财富用于个人消费,仍然会受到鄙视。 如果说新教改革对经济发展,对金融的解放有什么促进作用的话,我觉得莫过于这三观。
如果不是用这三观,不是用工作观、金钱观、消费观,基督教新教改革以后出现的这三观解决问题,那么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贫富差距?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追求财富和憎恨财富之间的矛盾?那只能采取阶级对立的学说、阶级斗争的学说,就是把剥削者剥削的财富夺回来,通过暴力革命重新分配给穷人。那么这个学说的结果我们都看到了,在全世界实验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它的关键错误出在哪?不成功的关键在哪?就是没有克服人性的恶,没有用基督教新教改革以后出现的这个三观,针对人性来设计一种伦理标准,缺少对金钱的一个制衡,对权力追求和权力使用的一个制衡。没有针对金钱和权力的这个伦理道德标准,不是为了上帝,而是为了个人在追求金钱、使用权利、掌握权力、掌握金钱,所以问题就层出不穷。
最后导致什么结果?就是发生革命,用革命来解决问题。革命又是什么呢?革命就是以各种理由、各种名义换一批人来掌握财富、掌握权力。这一批掌握了财富权利的人又开始放纵私欲,无限制地攫取金钱、攫取权力。这种行为没办法得到纠正,最后平等和公义就没办法实现。作为个人,无法得到上帝的救赎,不能荣耀上帝;作为社会,从公共效果看,这个社会就不能前进,无法迈向文明。